俄罗斯航母的“最后一程”,中国要不要接盘? 苏联的海军梦,最后还剩下什么? 答案可能是一艘停在船坞里七年、修到自己都不想修的航母——“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”号。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董事长科斯京已经公开摊牌:这艘服役近40年的老家伙,不值得再修。接下来的结局,要么挂牌出售,要么直接拆了卖废钢。对俄罗斯来说,这是一次无奈的切割;对中国来说,这可能是一次稀有的机会。 一艘航母的烂尾账单 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修理史,几乎是一部灾难年鉴。2017年进船坞,原本是大修升级,结果一修就是七年。2018年,浮船坞沉没,巨型起重机砸穿了甲板;2019年,又起火,烧死两人;2022年,再起火。俄罗斯这几年“海军新闻”的关键词,不是下水、服役,而是火灾、沉没、事故。 账面更难看——维修费已经飙到1000-1200亿卢布,折合大约15亿美元。以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态和造船工业,根本掏不出这笔钱。更何况,就算勉强修好,也留不住多少寿命。于是官方决定,把能拆的设备全拆了给其他舰用,留150-200人看着舰体别烂太快。 如果落到中国手里,会不会变废为宝? 这不是没可能。库兹涅佐夫虽然老,但它的舰体结构是完整的,这对训练意义极大。航母作战是系统工程,不是甲板上起几架飞机那么简单。损管、甲板调度、舰载机起降、指挥协同……很多高风险科目,在现役航母上根本没法真练——没人会在辽宁舰、山东舰上故意炸个洞做损管演习。 有了库兹涅佐夫这样一艘退役航母,就可以开足火力地练:真破损、真火灾、真水淹。甚至可以把它当作整舰级别的反舰武器试验平台。中国的反舰导弹——从鹰击-12到鹰击-21——纸面性能强,但真正击中一艘6万吨级的航母会是什么效果?舰体结构如何破坏?火灾和次生爆炸如何蔓延?这些数据,平时只能模拟。 如果是靶舰实测,数据价值无价——能帮助优化辽宁舰、山东舰乃至福建舰的损管与防御设计。而且,如果这种靶舰落到美国手里,不排除他们会用同样方式去研究如何打击中国航母。 还有一条路:变成摇钱树 除了军事用途,库兹涅佐夫还有民用价值。国内航母开放参观的机会非常少,辽宁舰和山东舰没真正向内地公众开放过。现有的基辅号、明斯克号停在景区里,早就是老掉牙的苏联老货,既没有现代航母的气质,也没什么新鲜感。 如果把库兹涅佐夫号改成海上军事主题公园,既能满足公众看航母的愿望,又不会触碰机密,还能赚钱回本。就算只是停在沿海城市,每年接待几十万游客都不是难事。对于海军形象和军事科普,这也是笔划算买卖。 但别做梦——它回不到战场 中国如果买,绝不是为了修复重回现役。那是赔本买卖。要让这艘船重获战力,至少要改动力、换设备、重做舰岛,光时间就得四五年,花的钱能造半艘新航母。而且,福建舰马上服役,核动力航母也在规划中,中国完全没必要用老技术补新战力。 把库兹涅佐夫号当训练舰、靶舰或展示舰,才是性价比最高的路径。成本可控,价值可见。 俄罗斯会卖给谁? 俄方态度很开放——愿意卖。但问题是,这东西不好出手。俄罗斯曾经把“戈尔什科夫”号卖给印度,改成“超日王”号交付。那次的前提是俄罗斯帮印度修到能用。而现在,俄造船厂连自己修都修不动,更别提帮客户改装了。 印度的航母梦已经转向自主造舰,就算大量引进外部技术,也不想再碰让自己吃过亏的俄制航母。至于其他买家,要么没钱,要么没用——真有钱有用的,不会去买个高龄病号。 所以现实一点看,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潜在接盘方,而且可能是唯一有能力运回去并用得上的。 战略考量:买不买,是态度问题 如果买下来,中国海军多了一个几乎可以随便“折腾”的全尺寸航母平台——可以炸、可以烧、可以改装、可以展示。 如果不买,这艘船不是被拆成废钢,就是流向不明,被谁拿去研究都不好看。 当然,这笔交易不是情怀消费,而是要算清账。运输、改装、维护都要钱,但相对动辄百亿的航母研发成本,这个数字其实不算大。 最后一句话 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海军时代的最后遗物,今天它像一块漂流到岸边的巨木,看谁捡得走、用得起。对中国来说,这不是买一艘船,而是买一个可以随意实验的“航母实验场”。 在大国海军的长远棋盘上,这种机会,不会常有。 参考资料:《 八年修不好,俄放弃唯一航母维修,中国和印度谁会接盘?-新浪新闻 》